所有的給予,都是我們發自內心最誠懇的付出;

所有的接受,都是我們擁有來自他人最珍貴的福分

所以請感謝、感動、感念於心,

對於那些對我們好的人。

************************************************************************************

親愛的教育合夥人:

沒想到前兩周才一直提醒大家要注意自己的身體健康,這周真的就有許多感冒的狀況出現,害我在想說往後是不是不要提醒比較好呢?(註:莫非定律),沒想到竟然有人得休養一周,學校這幾天已陸陸續續出現腸病毒的病例出現,因此再次提醒特別留意家人的健康,有問題就得馬上就醫,千萬不要輕忽呀!

個別輔導已經在本周二結束,也對孩子有了進一步的了解,未來在問題處理或是事項交代等,會針對個別不同差異給予適切的措施。昨日下午由教育局薦派去參加情意教學工作坊,當中師大教授就提及資優生的情意教學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從認識自己的資優特質、能力、期待、興趣以及動機等等,另外環境調適像是學校以及家庭環境都是需注意的課題,自我期許在這次的教學工作坊可以帶回來更多的內容教材、教學策略與技巧可以實際應用在教學上。

為了要帶給這群孩子更多不同的東西,從去唸研究所到參加工作坊,自我不斷提升與進步、成長,當然也是想讓孩子看到老師自己也是以身作則,即使當了老師後(孩子似乎大多覺得當上老師之後要再去唸研究所或是參加工作坊沒有甚麼意義)還是需要持續成長才有辦法給他們吸收外界新的知識,畢竟這些孩子將來都是國家很重要的人才資產,時時不斷給予新的刺激,相信會有更多不同的火花出現,因此我也常鼓勵他們去嘗試各種不同的挑戰或是比賽等(就像上周說的要跳出舒適圈),不見得要獲得甚麼好名次(如果有算是賺到),重點是去體驗那樣子的環境與競爭,自己本身的想法就可能有所改變,人不多是這樣嗎?共勉之~

註:莫非定律-凡是可能出錯的事,一定會出錯。例:以為提醒孩子要記得交作業就大家都會交來,但實際上…。

************************************************************************************

※資優班第八周表現

這周聯絡簿連三周都交齊了說,老師很想看看各位可以維持到多久呢?莫非定律(不知道請翻頁看註)再次應驗,一提醒說要注意簽名,耶~就有人又馬上忘記,但這位同學已經付出相當慘痛的代價了。短文部分,多數同學都已經進階到引導式短文階段,仍在寫四格漫畫的同學要注意文章的流暢度,若是讀來牛頭不對馬嘴,那就根本不能稱為文章了唷!本周由於老師沒有上到團輔課(參加教學工作坊去),所以看到的上課情況有限,因此仍以人文課為主要背景。

文晶幾乎完全命中學習單故事內容,真的是太神了!詰泰真厲害,懂得以退為進且樂於分享為自己爭取更多獎金,傳偉沒想到你竟然在要出發前一周忘了簽名,那只好下個月校外教學見了,別再粗心下去囉!冠仲知錯能改且工作認真,但自己要注意上課時間唷!光筠是教育人員中唯一達到標準的(換了工作內容後),給妳鼓勵鼓勵,宇嫻的發言都很有見地,要持續下去喔!沛恩則是要更對自己更有自信,妳很棒的,致翰有幫忙將聯絡簿拿回班上,非常好喔!不過下周要記得教育人員的工作是兩篇新知加上一篇心得唷!

 

 

溝通是教育的主要方式

身為父母,最大的樂趣莫過於看著孩子快樂地成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與孩子分享點點滴滴的快樂,成為孩子無話不談的好朋友。遺憾的是,這種父母真的很少。對工作忙碌的父母來說,與孩子相處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大部分的父母只在晚上回家後才能與孩子相處,有些父母甚至連晚上的時間都無法與孩子相處。因此,怎樣在有限的相處時間內,跟孩子說說話,給孩子正確的教育,就需要父母們有良好的溝通技巧

一百多年前,西方曾有一句古話說:「法官的行業是法律,傳教士的行業是宗教,家長的行業是教育子女。」作為天生的教育家,父母必須運用各種方式來教育孩子,而溝通正是教育孩子的最主要方式。許多父母認為,父母的教育並不重要,孩子的教育主要由學校承擔。實際上,這種想法是錯誤的。美國教育家塞勒塞維說過,許多父母誤以為教育孩子是很專業的事情,於是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學校和老師的身上。

其實,對孩子未來產生最大影響的,不是學校和老師,而是家庭和父母。這句話是非常有意義的。學校教育主要是負責智力教育,品德、習慣、人格等直接影響孩子成長和成功的品質往往需要在家庭中形成。但是,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老師做不到完全根據每個孩子的特點來施教,這就需要父母們在家庭中來彌補。若親子關係良好,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溝通暢通,孩子往往不需要父母督促而主動地學習、上進。相反,親子關係緊張的家庭,不管父母怎樣教育,結果都是「恨鐵不成鋼」。許多時候,並不是孩子笨,而是孩子有心結,也就是親子之間的溝通有障礙,從而使孩子產生了叛逆的心理,影響了孩子正常的學習。

英國教育家斯賓塞說:「孩子在想甚麼?面臨怎樣的問題?孩子的內心世界就像一個藏滿秘密的盒子。在這個盒子裡,有動物,有人物,有夢境,有情緒,雜亂無章地塞在裡面。如果不經常打開來看看,有一天當你不經意地打開時,也許會從裡面跑出來一隻老鼠,嚇你一大跳。」孩子的心裡總有許多稀奇古怪的想法,儘管家長也有小時候的經歷,但是, 不同的時代以及年齡的懸殊,使家長們很難真正瞭解孩子們的心理,要想真正瞭解孩子們的心理,就需要家長努力與孩子們溝通。不瞭解孩子的想法,往往從自己的想法主觀推斷,這樣的結果就是造成親子之間的誤會,從而破壞親子關係。與孩子溝通之前,父母必須清楚地知道自己為甚麼要和孩子溝通,溝通的目的究竟是甚麼。許多父母就是因為不知道溝通的目的才認為溝通是無用的行為。實際上,和孩子們溝通,目的是促進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在良好親子關係的基礎上,去教育孩子,激勵孩子,幫助孩子實現自己的理想。從這個意義上說,溝通就是一種教育方式。(文章未完待續)

arrow
arrow

    KtseLi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