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培養小孩的責任感

孩子真的是透過模仿來學習每一種人際互動的行為,而誰是他們最主要的模仿對象呢?他們應付爭執、挫折、解決問題、與他人相處、語言、手勢、活動等每件事情,都是透過觀察生命中的重要人物來學習。從學習講話到學習開車,他們一直睜著眼觀察父母的行為。

到了訓練孩子上廁所的年紀時,他們會穿媽媽的鞋子或戴爸爸的帽子。如果媽媽在水槽旁洗碗,他們也會跟在旁邊,把水灑得到處都是。如果爸爸打開車蓋修車,他們也會在旁邊伸出「想幫忙」的小手。許多父母會被惹火,認為是種干擾,因為孩子根本什麼都不會。然而,這是多棒的學習機會,而且代價又這麼小。

以父母做為榜樣的第一個要點是:父母必須藉由照顧好自己,來示範負責任、健康的成人行為。

第二個要點是愛人如己,「除非我們先愛自己,否則無法去愛別人」也適用於此。如果我們不太愛自己,那麼他人就不太可能因為我們的出現而高興。

真正的自愛是種開明的自愛,而照顧自己真正的意思是,同時照顧兄弟。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德國陷入一片混亂,各國因為沒有照顧德國這位兄弟,因此種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因。所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各國便真誠地協助日本人因此在將近五十年後的今天,還沒有發生第三次世界大戰。對任何人而言,輸贏的局面都不會持續太久,要不就是雙贏,要不就是雙輸,輸贏的局面只能維持很短暫的時間。

雖說要愛人如己,但照顧好自己(甚至是把自己擺第一順位)似乎與當父母的本性有衝突。許多父母認為孩子應該擺在第一順位,任何犧牲都不算什麼。這些父母同時是計程車司機、快遞服務、鬧鐘、旅行社以及財務分析師,你會聽到:「丟下一切,然後送你去參加幼稚園人際關係心理分析課程,對我來說是有點不便,但我願意這麼做,因為我愛你, 而且把你擺在第一位。」

接受安排長大的孩子會發現,父母並沒有以健康的方式在照顧自己,他們總是把孩子擺第一,自己擺最後。而孩子是透過模仿來學習的,因此他們也同樣會把自己擺最後。

當孩子升上高中,這些父母會納悶,為什麼孩子的自我形象這麼差,他們會說:「我總是把孩子擺第一,為孩子做每一件事。」實際上,自我形象低落的年輕人是在模仿他們的父母,他們以自我毀滅的方式將自己擺在最後。

身為父母絕不會犧牲孩子而將自己擺在第一順位。父母不希望孩子失敗,而是希望孩子成功,但在孩子成功的同時父母也要成功。父母要感到自己很好,也要孩子感到很好,因此父母要以正面、健康的方式來照顧自己,努力追求親子雙贏。

身為父母,我們仍需接送小孩,為他們做事,且多數時候那也帶給我們幸福感。我們沉醉於帶孩子去參加足球隊的訓練,因為我們享受後座的吱吱喳喳,以及孩子在體育上勝過他人;我們喜歡接送女兒去上音樂課,因為聽到她在音樂上的進步,讓我們覺得很棒。對父母和孩子雙方而言,生活上多是成長、愉快的經驗,相較於孩子的收穫,父母的收穫則不算什麼了。

 

老師的話

我想文章當中所提到的會將小孩放在第一位的父母們不覺得似曾相似嗎?不管是各位親愛的爸媽,甚至是爸媽您的爸媽,好像都是如此吧!在東方的社會中,這種似乎是常態,但孩子是否真的都會感受到呢?我想不見得都是如此,下一篇親職文章,我將會分享瑞士父母教養小孩的方式,大家不仿可以參考看看,東西方父母對待小孩方式的差異所在。

回想我的爸媽也是如此,但幸運地是我和弟弟都有感受到來自父母的關注以及溫暖,對於爸媽的用心甚是感激。我覺得爸媽做得很好的一點是,他們從不會讓孩子擔心,或許您會覺得小孩不會擔心大人,NoNoNo!當然是會的喔!我不擔心爸媽是因為他們的生活比我還充實,早上兩人有羽球隊的聚會運動,四五點就出門了,假日不是去爬山就是去泡溫泉,有時候再加上里的自強活動等等,他們把自己照顧得非常好,最重要的是,他們覺得自己過得很好,連帶也會影響到我和弟弟,這也是文章當中所談到的重點,您是不是覺得有道理呢?

arrow
arrow

    KtseLi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